内退人员高级职称评审条件

如没到 法定退休年龄 而内退的应该能评定高级职称。是否能评定为高级职称要根据其是否具备评高的条件而定山西事业单位高级职称评审,具体应去当地的人事劳动部门山西事业单位高级职称评审了解。下列给你提供的相关资料用: 四类人员将不在此次申报评审范围山西事业单位高级职称评审,包括:国家公务员(含依照、参照国家公务员管理的人员。国家另有规定者除外);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中山西事业单位高级职称评审,截止当年《评审工作计划》中确定的相应评审委员会召开时间,已年满法定退休年龄未 办理退休手续 ,也未经规定部门批准延长退休,或批准的延长退休时限已满的人员;各类非公经济组织中未签订正式有效聘用合同的人员;国有企事业单位中未按有关规定履行聘用手续的非正式在编人员。 申报高职需具备五大条件 学历:各系列(专业)一般都要求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国家相应《试行条例》、《评审条件》另有规定者除外)。近年取得的成人教育学历,与申报的专业、学科不一致的,不能作为相应任职资格评审的有效学历。 任现职年限:申报人员在任现职前已取得国家相应《试行条例》、《评审条件》规定的合格学历,任现职时间须满5年;任现职期间取得国家规定的合格及以上学历(至今不满5年),任职时间须满7年;研究生取得博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须满2年才可申报副高。 外语:国家有外语(古汉语、医古文)要求的系列(专业),须符合国家人事部规定的相应A、B、C级国家合格证书(或A、B级古汉语、医古文省合格证书)或国家统考成绩合格通知单;2004年度取得的(逐年类推)A、B级省补充考试合格证书。国家合格证书,须是任现职的相应任职资格取得以来获得;通过全国统考获得的任职资格须为被单位正式聘任现职以来取得。符合省人事厅规定免试人员,须提供翔实的有效证明。 计算机:须有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三个模块),或2002年7月2日前,经省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办公室组织培训、考试颁发的合格证书或各市人事局组织的与职称评聘有关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 下列人员可暂时不参加或免去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省人事厅规定可不按必备条件要求的人员;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生;近3年内从省外引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从国外引进的留学人员;计算机应用专业及相近专业毕业,现从事计算机应用教学的各类教师。 任职考核:正常晋升者,须任现职以来的年度考核、任职期满考核结果都在称职以上;破格晋升者,须任现职以来的年度考核、任职期满考核结果都在称职以上,且近两年内有一次年度考核结果为优秀。 破格申报需满足啥条件 不达国家现行《试行条例》、《评审条件》规定的相应更低合格学历、或任现职规定年限者,均属破格申报评审。 破格申报评审一般是学历或任现职年限只有一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人员。破学历申报评审者,须满足下列相应专业工龄要求:大专学历,申报评审副高,专业工龄满20年,正高,专业工龄满25年;中专学历,申报评审副高,专业工龄满25年,正高,专业工龄满30年。因任现职时间不符合而破格申报评审者,最多比相应正常申报评审规定的任现职时间提前2年。除符合上述条件外,破格申报评审者还须符合其他相应条件。 申报两个以上职称遵循两个原则 评审两个以上系列(专业)任职资格,要坚持单位主体工作岗位系列(专业)优先,和只准在本系列(专业)内晋升的原则。也就是说,被评人员只允许评审与现(曾)任专业技术职务同级或低于同级的其他系列(专业)的任职资格。 根据本人工作岗位变动需要,必须取得其他任职资格者,须在新岗位工作一年以上,并经考核证明能胜任现岗位工作,才可评审与岗位变动前已聘职务同级的任职资格。特殊情况须报省人事厅批准,否则,只准在同一系列内晋升。 特殊人才如何申报 所谓特殊人才,是指山西事业单位高级职称评审我省具有特殊专业技术、专业学术才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得到了社会和同行认可,但又不符合相应系列(专业)《试行条例》、《评审条件》的有关规定和《山西省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破格条件(试行)》规定的专业技术人员。 特殊人才申报高职除在学历、任现职时间及专业工作年限方面不作要求外,其他均需符合我省相应系列(专业)任职资格评审条件中的其他条件,并在任现职期间或近5年内取得如下业绩: 自然科学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作为主持人完成过省部级以上的科研、技术项目多项,正高须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规定奖项的一、二等奖,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以上,并作为独立或之一作者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过高水平的专业学术论文3篇以上,或作为主要作者正式出版过高水平的学术、技术专著二部以上;副高须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件》规定奖项三等奖,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两项以上,并作为独立或之一作者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过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作为主要作者正式出版过较高水平的学术、技术专著。2、作为主持或主要骨干完成过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技术项目,其成果经省级以上权威部门组织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获得三项以上个人国家发明专利,或作为独立、之一作者发表过多篇国家级高水平学术论文,其中5篇以上被国际权威检索机构收录。同时,获得的发明专利已全部转化,并已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发表的论文在本专业领域产生过较大的影响,被国内同行认可。 社会科学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作为项目主持人完成过省部级以上社科研究项目多项,正高须获得国家级更高奖一项和省级权威更高奖两项以上,并作为独立或之一作者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5篇以上,或出版过高水平的理论专著3部以上;副高须获得省级以上更高奖一项和次更高奖两项以上,并作为独立或之一作者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过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3篇以上,或出版过较高水平的理论专著两部以上。2、文化艺术人员申报评审正高,作为独立或主创人员完成的文艺作品,须获得过国家级个人顶级奖两项以上,并在全国同行中有一定知名度;申报评审副高,作为独立或主创人员完成的文艺作品,须获得省部级个人顶级奖两项以上,并在全省同行中有一定知名度。

微信号:ctkjcq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事业单位怎么评职称

评定 *** 见下面:

高中学历或中专学历,需要具备满十年的专业技术从业经验,且其中要有四年及以上的助理级职称工作经验。大专学历,需要具备满六年的专业技术从业经验,且其中要有四年及以上的助理级职称工作经验。

本科学历,需要具备满五年的专业技术从业经验,且其中要有四年及以上的助理级职称工作经验。事业单位的职称评定分为三个等级,即助理级、中级和高级。

[山西省]山西事业单位高级职称评审,山西事业单位高级职称评审流程

职称评审将产生大变化

职称评审将产生大变化

职称评审将产生大变化,涉及8000万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评定政策,迎来多年未有的大调整。截至目前,包括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医护人员等在内的27个职称系列的改革指导意见全部出台。职称评审将产生大变化。

职称评审将产生大变化1

近日,“新华视点”记者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获悉,历经5年,职称制度改革重点任务已完成,27个职称系列的改革指导意见出炉。这一涉及全国约8000万专业技术人才的改革措施将产生哪些影响?

27个职称系列改革指导意见出炉,增设11个系列正高

9月以来,许多地方启动了今年的职称评定工作。尽管还没收到正式通知,江西景德镇的陶瓷绘画师李小贵非常期待:“2015年我评上副高,本来以为一辈子就这样了,没想到这个职称‘天花板’会突破。”

李小贵从事陶瓷绘画18年,在当地小有名气。按照过去的规定,就算他终其一生雕琢技艺,也只能止步副高。

今年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发布《关于深化工艺美术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为这一行业的人员首次设置正高职称。“这是对我们专业水平的更高认可,激励大家进一步提高造诣。”李小贵说。

尽管职业评价体系已经多元化、市场化,但在诸多行业企业,职称仍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主要标志,并与工资待遇、科研资源、上升通道等密切相关。

2016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全面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截至目前,包括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医护人员等在内的27个职称系列的改革指导意见全部出台。

“不只是工艺美术人才,这次改革增设工程、经济、会计等11个系列的正高,惠及近3000万专业技术人员。改革健全了制度体系,完善了评价标准,创新了评价机制,着重解决评价标准不合理、一刀切等问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副司长刘冬梅说。

涉及8000万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评定政策,迎来多年未有的大调整:

——工程、农业等一批职称系列的评审专业得以细分;

——新兴职业不断纳入职称评价范围,新增动漫游戏、运动防护师、快递工程等13个评审专业;

——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实行考试、评审、考评结合、面试答辩、实践操作等多元化评价方式;

——对研究人员探索实行代表作制度;

——对互联网领域的奇才、“怪才”建立评审绿色通道……

“这是现行职称制度实施30多年来首次进行的全面系统改革。种种突破性的安排,旨在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制度。”刘冬梅表示,核心目标是从申报上打破身份、档案等制约,畅通各类人才职称申报渠道;从评审上减少条条框框,让干得好的'人能评得上,真正树立以实绩论英雄的导向,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造的巨大潜能。

鼓励以实绩论英雄,解决评价与使用相脱节问题

“这次改革不再唯学历、唯资历,论文、学历不做‘硬杠杠’,以实绩论英雄。”刘冬梅说,对医护人员主要突出临床实践能力,对教师主要看教学质量,鼓励大家在一线建功立业。

56岁的于刚是山东省立医院眩晕诊疗中心主任,因医术精湛,被称为山东治晕“之一人”,常年一号难求。但也正是因为精力主要放在临床上,论文和科研成果较少,他获评副高14年还没评上正高。

两年前,山东试水卫生职称“双自主”改革,于刚被定为临床优势型人才,通过侧重临床实绩、降低论文评价,在2020年3月获得主任医师的证书。

“职称毕竟是对专业水平的认可,申请加入专业学会或者申报科研项目都对职称有较高要求。另外,评上正高也有利于带团队、开展工作。”于刚坦言。

2020年,包括山东省立医院在内的55家改革试点单位,共有5037名专业技术人才取得高级职称。

此次改革令职称评价标准回归岗位需求和实际贡献。比如,对高校教师不再以SCI、SSCI等论文指标作为参评前置条件和判断的直接依据;对医护人员加强医德医风和从业行为评价,淡化论文要求;对翻译、演员、计算机等行业不再做学历要求等等。

近日,山西省发布2021年全省中小学校教师高级职称评审通知,要求校长、园长和各级教研室教研员如果不从事学科教育教学,不得申报正高级教师,同时取消了申报正高级教师的奖励和荣誉要求。

太原市某小学教师张静认为,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书育人,有了好的评价标准,老师们更能安心站讲台,全心谋教学。

南京林业大学蒋华松没有发表一篇论文,仅以教学业绩评上了教授;只有高中学历但创作成果斐然的江苏作家周洁,从中级直接获评正高;航天六院长动集团军品事业部车二班班长黄汉华等1万多名操作工、电工、钳工等,打破学历和身份限制评上正高……

“随着部分地区、部分行业先行破冰、红利释放,改革取得了阶段性重要进展,显著提高了人才评价科学化水平,解决了人才评价与人才使用相脱节,评上的用不上、用上的评不上等问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才理论与技术研究室主任孙锐表示。

破除条条框框后,如何确保公平公正?

5年来,职称政策制度体系初步确立,标准、程序等方面基本有规可依、有据可循。但记者采访发现,强调论文篇数、论资排辈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困扰人才的“烦心事”“老难题”尚未完全破解。

“国家的改革指导意见提出要科学对待论文、论著等研究成果。但看最近单位发的评审通知,对论文的要求还是没变。”北京一家事业单位的陈女士告诉记者。

这家单位负责人事工作的徐先生则认为:“职称标准破易立难。尽管论文与业务关系不大,但评职称总要有一些衡量标准。如果论文、奖项、年头这些都不看,那拿什么来筛选?”

在采访中,部分“211”高校的青年教师也表达了困惑:“核心期刊论文数至少是一个相对公平的指标,现在不拿它作为要求,那就没有硬性标准了。评审决定权都在专家委员会,谁来决定请哪些专家?如何排除人情干扰?操作空间会不会更大?”

少数受访者反映,职称能不能评得上、多久能评上,还是受人情世故、资历年限以及和领导的关系等因素影响。

“破‘四唯’是中央的明确要求,是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举措,但‘不唯’不是‘不要’,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国家层面已经制定了新的标准条件,建立了综合监管体系,现在要做的是推动各项改革落地落细。”刘冬梅说。

“各单位需要着眼实际,进一步完善改革配套措施,根据行业和专业差异,选择论文和奖励权重,研究制定评价能力、贡献和业绩的细化指标。”孙锐说。

2019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台《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加强职称评审全流程监管、完善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核准备案制度。“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孙锐建议,下一步需细化相关办法,推进制度落地,去除企事业单位行政化、官僚化干扰,同时推动社会化和市场化的职称评价。

刘冬梅也表示,将进一步加强评审专家队伍建设,建立专家诚信记录,健全同行评价机制,尽可能地提高职称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和针对性。

职称评审将产生大变化2

日前

湖北向广大企业

下放职称评审权!

符合条件的企业

不仅可以承接

本单位职称自主评审

还可以承接

本行业职称社会化评审

为贯彻落实湖北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加强人才发展激励促进科技创新,湖北省人社厅经过前期调研,按照服务发展、科学评价、以用为本的原则,向广大企业下放职称评审权,并会同省科技厅、省经信厅、省国资委联合发文,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承接职称评审权。

文件明确,按照职称评审管理权限,省属企业承接中级、初级职称评审权的条件由省级人社部门制定,各市、州、直管市和神农架林区企业承接中级、初级职称评审权的条件由市州级人社部门制定。

承接高级职称评审权的企业,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明确的行业主管部门,经营状况良好,近3年在职称评审或其他方面没有发生违规违纪等行为。其中,承接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权的企业,参保职工应在2000人以上,已取得高级职称40人以上,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人员占职工总数的30%以上,或从事研发和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10%以上;承接高级职称社会化评审权的企业,要能够代表本行业发展的全省更高水平,具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符合条件的正高级职称评审专家。高新技术企业申请承接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权,可适当放宽参保职工、已取得高级职称人员数量要求。

文件指出,承接按企业申请、各级人社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考察评估和分级核准备案的程序进行。经核准备案的企业,可组建职称评审委员会,开展评审工作。承接自主评审权的企业,可打破每年集中评审一次的做法,采取一事一议等方式开展常规评审,评审结果由企业自主确认、自主使用,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后,按程序录入国家和省职称评审信息查询平台。

此外,对于已承接自主评审权企业的辅系列专业技术人才和不能承接职称评审权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按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人事 *** 机构、工商联、行业协会(学会)或设在相关区域的非公企业人才职称申报受理服务点,推荐参加相应专业评委会的社会化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