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行政事业单位中级设置比例
事业单位中级职称在2002年前以本单位职工人数20%设置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如,一个50人山西省职称岗位设置比例的初级中学或医院,中级职称可设置10人。2003年,对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设置进行了改革,中级职称设置增加为35%,即,一个50人的事位,中级职称人员可增加为17至18人。山西省职称岗位设置比例我是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就是受20%编制限制,2003年增加编制设置后,才评上中级职称的。
事业单位高、中、初级职称的结构比例是多少
专业技术高,中,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省总体控制比例为1:3:6。
高,中,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省总体控制比例:二,三,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五,六,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九,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事业单位应根据本单位承担的主体职能和业务,确定专业技术主系列岗位和辅系列岗位,辅系列岗位的等级和比例原则上低于主系列岗位。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职称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的等级称号。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一种任职资格,不是职务。是从事专业技术和管理岗位的人员达到一定专业年限、取得一定工作业绩后,经过考评授予的资格。
职称也称专业技术资格,是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技术水平的标志,代表着一个人的学识水平和工作实绩,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同时也是对自身专业素质的一个被社会广泛接受、认可的评价。
对个人来说,职称与工资福利挂钩,同时也与职务升迁挂钩,是求职的敲门砖,同时也是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依据。对资质企业来说,职称是企业开业,资质等级评定,资质升级,资质年审的必须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事业单位职称结构比例应该取消
职称评审设置正高岗位最少几个人的单位才可以
职称评审设置正高岗位没有几个人的单位才能设置的限制,是根据比例来设置的,如果单位人数太少比例不够一人一般情况下不设正高岗位,但如果有人评上正高级职称设一个也可以。
山西省运城市副高级教师比例
小于等于百分之十四。
山西省教师副高级职称比例山西省职称岗位设置比例,小于等于百分之十四山西省职称岗位设置比例,小学教师中山西省职称岗位设置比例的职称比例,则是小于等于百分之二十三。
高级职称是职称中山西省职称岗位设置比例的更高级别,分正高级和副高级两类。职称(Professional Title)最初源于职务名称,理论上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就学术而言,它具有学衔的性质;就专业技术水平而言,它具有岗位的性质。专业技术人员拥有何种专业技术职称,表明他具有何种学术水平或从事何种工作岗位,象征着一定的身份和地位。
事业单位只有一个人是公益一类事业编,各项职称聘用名额会有多少?
名额是根据各个单位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的。
事业单位职称聘任肯定有名额和比例限制。因为事业单位职称早已实现“评聘分开”。无论初级、中级还是高级职称,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参加评选取得相应的资格。但获得了职称(主要是中级及以上,初级一般不受限制)不意味着就可以马上得到“聘任”,享受相应的待遇。因为有岗位的比例要求。
每一个级别的岗位数是要经过审核的,不能超职数。各单位在申报年度评审职数时,应仔细比对“按结构比例核准职称数”“现有职称人数”“实聘人数”“未聘人数”“空余岗位数”等,并严格检查公示情况。
凡超岗申报评审的,该单位所评职称不予备案。若已完成备案的,单位不允许再申报参评职称,直至超岗评定职称职数全部消化,出现空岗后方可启动职称评审。
一般来说,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比例,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总体控制目标为1:3:6.。也就是说,一个单位有十个专技岗位,中级及以上岗位一般要占4个,也有可能5个。其三者之间的具体结构比例,在总控目标范围内,可根据单位层级、行业特点、功能及规格等方面,上下浮动控制。
事业单位职称结构比例是多少?
具体如下:
1、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职务之间的结构比例总体控制目标1:3:6。
2、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职务之间,以及高级、中级、初级职务内部不同等级职务之间的结构比例,根据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和行业特点,以及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实行不同的结构比例控制。
3、事业单位对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聘任是有比例的,职称早已实现了“评聘分开”,而且各个单位可以在不超过“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定的上线的基础上自主调整聘任比例。这就意味着如果你取得了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但未必能够马上得到“聘任”。
(1)这是对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宏观调控的要求;
(2)这是优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结构的重要措施;
(3)这是推进工资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
(4)增强用人单位的自 *** ,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条件。
拓展资料:
事业单位(Public Institution)是指由 *** 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是带有公益性质的机构。事业单位接受 *** 领导,是表现形式为组织或机构的法人实体。
事业单位的明显特征为中心、会、所、站、队、院等字词结尾,分为参公事业单位以及一般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没有生产收入、所需经费由公共财政支出、不实行经济核算、主要提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非物质生产和劳务服务的社会公共组织,事业单位接受 *** 领导,是表现形式为组织或机构的法人实体。
评论已关闭!